05f03ac8-fc10-451f-aeb5-710b475ebf41.jpg

薪水這件事,向來是普羅上班族最關心的事。104前陣子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簡單講就是要告訴我們:

1.    現在幾歲,年收入到多少錢算高位數。
2.    所在位置如果只是中位數,35歲後開始,你與高位數的差距將逐年拉大。

看到這份報告。如果有感的人,會覺得自己應該要更努力,好讓自己擠進所謂的高薪一族。但我的看法倒比較特別,我的感覺是:要更努力創造非薪水以外收入。為甚麼?如果到某個年齡時都能達到所謂的高薪一族,那想來生活肯定是很不錯的。但殘酷的是:你有沒有背景撐在腰上?如果沒有,那怕你每一年都在高薪一族,這薪水也不夠你過高品質的生活,也不足以為你達到不為錢所煩惱的境界。

曾經有位朋友問我:「你覺得中等生活是怎樣的收入?」我說:「應該是300萬年收入吧。」她問:「300萬那來?」,我狐疑的回答:「當然自己賺啊!」她說:「錯!過什麼生活,重點不在你賺多少錢,而是你家能給你多少錢。如果這人家境好,那怕他當郵差都過的比年收入300萬好。」
這論點出自一個家庭是西門町知名商業家族的人的嘴裡真的超有畫面。

想來也是,我身邊的例子就不勝枚數。例如:以前有位同事,月薪大約3萬,在當時那間公司,年終與紅利並沒有多少。但他卻可以讓太太不用工作,養兩個小孩,而且有車有房。有位年齡相仿的朋友,在近10年前就擁有台北20多坪的房子,當時月薪不過3~4萬。

這就是人家說的「背景」。當然要是跟我那些同事、朋友說他們有背景,他們會生氣的說那是他們努力來的,沒有靠任何人(?)。因為社會上所謂的有背景是指開跑車、住豪宅、每月出國、每日跑趴。當沒有工作時,還可以透過關係做個企業高層的哪種人。但我覺得太過狹義。有背景,簡單講就是有人可以幫你在某些人事物上少奮鬥x年,只是這x年有大有小,但一律是背景。

舉例來說,假設兩個一樣天份、一樣努力的孩子,在出社會時分別都成為該年紀區間的高薪一族,也就是55萬的年收入。但兩個人的背景,會造成未來彼此間的財富產生高度落差。
例如:
甲:大學四年辦學貸,以公立計算,大約20萬。又,父母沒有提供住房,房租每月1萬,一年12萬。父母尚有能力賺錢,所以每月只要孝親5千,一年6萬
乙:父母付清學費。為了辛苦的孩子,在台北添購房產給孩子住(這是真實案例)

兩人這樣一來一往,光畢業第一年,就已經產生38萬元的財富落差。乙有這樣的「背景」,已經讓他比甲少奮鬥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如果乙很上進,這38萬元可以拿來進修、投資,更拉大與甲之間的距離。
之後的例子就更舉不完,甲非常努力,一直到30多歲仍在高薪一族,但過程中的買房頭期款、結婚費用、生兒育女等人生大事,都需要自己一手張羅。甲的收入雖然很好,但只能買小房、精省婚禮、晚生小孩。而乙同樣都能完成這些人生大事,但他們就能走N+X,N就是背景,X就是自己的付出。舉例來說,辦場婚禮,乙的父母說,我出100萬。那乙原本要花的錢便省下了大部份,那自然就可以寬裕的買昂貴鑽戒、穿高級婚紗、搞華麗噱頭,最後還能去歐美高級飯店蜜月。從這些例子就可以說明,為甚麼甲乙都是高薪一族,但生活水平卻有如此的落差。但要是還不是高薪一族,那生活水平的落差將會更大。

如果你是…
甲:別再埋怨世界不公平(少花時間批評社會,多些時間自我實現),把埋怨的時間放在如何成為高薪一族。如果年年達標,那更要忍住繼續騎摩托車,忍住不買奢侈品。即使你成為高薪一族,但你沒有背景,其實並不能算是人生勝利組。冷靜並將存款與空閒時間投入在資產中。
乙:大方接受自己的背景(別得了便宜還賣乖),感謝自己的父母、伴侶或任何幫助你少奮鬥X年的人。然後藉著資源攀向更高的地位,想想甲要這麼辛苦才能得到的東西,你卻可以比他更快拿到,而且拿得更多,不利用真的浪費。

除此之外,我真心建議,如果你認為自己是甲,停止酸有背景的人,停止不看、不聽、不去了解乙的世界如何運作,這只會讓你離財富更遠。另外,學會真心為周圍親友過得好而感到開心。不管他們是努力得來,還是父母匯款送來。靠近好生活,自己才能感染好生活,幸運也才會降臨。

祝福每一個靠自己打拼的人,Fighting!
 


歡迎加入粉專,一同交流如何成為王牌上班族!
嘿,上班族。你的名字是王牌

arrow
arrow

    J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