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u推出超高CP值的機上盒(STB)+4K電視-Roku TV,葫蘆裡可能會怎麼賣藥?

Roku推出超高CP值的機上盒(STB)+4K電視-Roku TV,葫蘆裡可能會怎麼賣藥?

Roku推出超高CP值的機上盒(STB)+4K電視,葫蘆裡可能會怎麼賣藥?

美國市佔率第一的機上盒(STB)品牌Roku,近期與中國廠商TCL共同推出Roku 4K電視。價格低到令人訝異,最低階的43吋款式只要399美元。想當年我買的42吋電視也差不多就是這個價格,而且還沒有任何數位功能。

在先前的文章有提到影音跨界供應鏈的競合關係(曙光?!台灣人將線上影音視為有價了! 合法版權的影音服務下載次數破百萬!)
硬體商要夠硬才能夠在賺硬體錢的同時,透過家戶廣度達成通路般的規模經濟。硬體商如Roku這樣不擁有任何一個影音平台的設備卻又能如此成功。我想理由就是他不擁有影音平台(饒舌?)。舉例來說,APPLE TV不會歡迎跟他一樣提供單片購買的Google Movie能讓用戶安裝於APPLE TV 4。但他提供用戶安裝Netflix?Why?因為他是月租看到飽的服務模式,與APPLE的iTunes Movie不衝突(這些條款在iOS Guideline中都會明確提及,有開發經驗的人相信不陌生)。然而類似這樣的互斥關係,在Roku就沒有這個煩惱,他可以海納百川,把自己成為一個影音商圈,只要想看影音,就是到Roku。好比我們買衣服會去百貨公司,如果我們有偏好某個品牌,才會去品牌旗艦店,其他甚麼都可以不要。

影片其實跟書一樣,誰賣的好像不是那麼重要,用戶在乎的是三好一沒有,好看、好找、好便宜以及看片時沒有buffering。Roku的目的在於賣出更多台的機上盒,讓他更有Power在各大服務商面前橫著走,就好比強勢通路對品牌專櫃一樣。我猜測,在Roku上的每一筆影音服務交易,之後都能按購買次數或月租觀看量拆分。就好比百貨公司抽專櫃的營收分潤一樣。

Roku要能更橫著走,除了把Roku從1代一路升級到4代外,讓產品更優質之外。現在想到的就是分杯電視的羹,推出便宜又搭載Roku系統的4K電視。讓用戶買到賺到,一來低價擁有4K電視,二來不用再買Roku。同時我也推測,這樣的商品是主攻觀望Roku機上盒的新用戶。但這個策略有些微妙,掛上4K不代表影音畫質就比較好。這就好比有些白牌手機說自己便宜AND相機千萬畫素,但容易當機、效能差。搞到最後還是得買有品牌的手機。雖然399美元可以一魚兩吃,但要是播放品質不佳,那消費者可能還是寧可買自己認同的電視品牌,然後搭配Roku或其他機上盒。不過誰知道呢?想當年Roku 1代發行時的銷售盛況,也許會再次發生在Roku電視身上。只是這個會是一個硬仗(這篇文用好多”硬”),畢竟機上盒第一與電視第一這件事不能劃上等號。特別是電視產業還有這麼多的老大哥在眼前,環肥燕瘦一應俱全。想要取得一席之地?相對困難。

延伸閱讀:
TCL prices 4K Roku TVs from $500
http://www.cnet.com/news/tcl-prices-4k-roku-tvs-from-500/


歡迎加入粉專,一同交流如何成為王牌上班族!
嘿,上班族。你的名字是王牌

arrow
arrow

    J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