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年出國去巴黎然後搭歐洲之星去倫敦怎麼樣?」JuJu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每年我們都會規劃一次國外的旅行,但看起來她沒有因為我們2016年帶剛滿一歲女兒Jolie去新加坡旅行而嚇到。雖然台灣飛新加坡只要四小時,雖然新加坡有現代化的設施與便利的交通。但帶著剛學會走路技能的小娃,兩人的喜悅再大,也騙不了身體的酸疼。

飛巴黎,搭歐洲之星跨越法國與英國間的英吉利海峽,約莫2小時左右就能抵達倫敦。兩句話就能講完的行程,卻在我心中魂縈夢牽許久。

2008年是我剛出社會的第二年,在荷包極度羞澀的情況下,我毅然決然的向老板請了兩週的假飛往巴黎。老板起先聽到我要去歐洲,點頭稱許年輕人多開闊視野很好,接著像是驚覺到什麼一樣的大喊:「兩週!我以爲一週!」

年輕不懂事的下場,就是週六才剛回國,週日被叫去開會,有種收心操的意味。隔月發薪水時還說:

「上個月你去法國,所以這次發薪水會少一些,但我有給你七天年休。」

我點了點薪水袋後說:

「老板你好像只給我五天年休,因為你扣了我五天薪水,但應該是扣三天?」

他氣乎乎的回答我:「每月六日我也發你薪水,所以七天年休是指週一到週日!你休假兩周,第一周是你的年休,第二周當然就是扣你的薪水!」

我當下發誓,我以後要去不但可以放長假還可以被人道對待的工作環境。(這題外話有些長,而且有些黑暗。)

當年最遠只有到日本東京的我,真的很有膽子就這麼一個人飛往法國戴高樂機場。那一年會去,是因為在台北捷運認識了法國來的Lemaitre,回國後他邀請我去拜訪他。沒什麼錢的我,就這樣辦了申根簽證,就這樣刷了4萬台幣的法航機票。一切一切跳Tone的跟保守又現實的我極不符合。

事隔多年,當年詳細的行程內容已不復記憶,但我心中常有一個畫面,那就是某天寄宿聖馬丁運河(Canal Saint-Martin)的一間頂樓公寓,他們有著如電影般三角型的天窗,窗外是巴黎城市,以及一支獨秀的艾菲爾鐵塔。

「啊這就是花都巴黎。」

這個畫面,我想要讓JuJu也能看得到。這樣一個單純的理由,要價卻是不單純的個把萬。至於倫敦,應該是來自多年BBC Learning English的熏陶。以及在澳洲生活一段時間後,被澳洲人潛移默化的崇英心情吧。

浪漫的自己告一個段落,現實的自己,盤算著各種算計,例如:

  • 目前是五年來歐元與英鎊匯率的最低點,還有何時是最好的時機?
  • 要是再懷上個二寶,想再出這種十多小時航程的遠門可要等上好一陣子了。

總結來講就是:如果現在心中有個懸念讓你痛苦,如果以後還是有可能會因為這個懸念未除而忍不住出發。那該挑個最有投資報酬率的時機,以免去了之後再回想起那些年的匯率而扼腕。盤算盤算後,出發的最好時機就應該是現在了。

「Jolie...也一起去吧。」JuJu沒有意見,但我心裡明白,她跟我一樣,沒辦法放下她一個人在台灣給長輩照顧。特別是看了她在古典玫瑰園與我們品嚐英式下午茶時,她那第一次瞧見馬卡龍的萌樣。兩眼盯著粉紅色的馬卡龍,緩緩靠近嘴巴,一口咬下,吃的連一口都沒有剩下(先說,英國也是有賣可麗餅,法國也有炸魚薯條,不要吐槽古典玫瑰園。)

「看來Jolie很適合去法國。」我跟JuJu都這麼想。

Cp2.一口馬卡龍飛巴黎

帶兩歲不到的孩子出國,最棒的是,只要有心裡準備一直抱著她,航空公司不會跟你收太多票錢,但是會有其他如稅金之類的費用。傳說中的公式是大人票的十分之一。相較於倫敦,巴黎的稅金親切許多,所以我們將行程切成巴黎、倫敦、巴黎。預計三月出發的行程,我早在前一年的十一月就先訂好了機票。

其實我大概從2016年初就一直持續關注著Sky Screener。這是一個聚合全球多家航空公司、第三方機票訂購網的網站。只要輸入預定出發的時間,就能看到各家班機的價格。在搜尋時,有好幾次被其他地點給吸引,例如可以去投靠堂妹的舊金山,所有藍色都在那裡的希臘等:好險我沒有改變目的地。也好險我沒有因為看到兩大一小飛巴黎的機票破4萬時就倉皇出手。最後我在十一月訂到令人咋舌的三萬元機票,不是一個人,是兩大一小。

為甚麼十一月會有這價格?因為早訂?因為有空機位?這些網路與旅遊達人流傳的低價絕活,被近幾年淘寶網的1111光棍節給翻了翻新規則。每年屢創業績新高的雙十一光棍節,帶動了電子商務天價的營收成績。也吸引了跟零售其實沒有正相關的行業也在十一月共襄盛舉。所以,航空公司也來攪和,好運又耐心的我,就這樣入手了破盤機票。

Cp2.一口馬卡龍飛巴黎
本文來自個人的網路出版 : 來一段巴倫巴 一對夫婦兩歲娃的巴黎倫敦遊記
下一章:  Cp3. 衝破未開發領域的行前準備 

arrow
arrow

    J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