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5. 住在巴黎投資客的不銅臭公寓
      抵達巴黎的那一天是週六上午,上電車前我特別跟房東Chachou打了招呼,說我們大約早上九點會到他的公寓門口。我們會選擇他的公寓,主要是因為離指標性的地標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相當近,地點位在第七區的傷兵院(Les Invalides),走路大約10~15分鐘可以到戰神廣場(Champ de Mars)。JuJu認為辛苦的千山萬水來到一個地方,應該要先讓自己的心情美麗一些,而後再來接受不美麗的東西。到了巴黎如果能夠看到艾菲爾鐵塔,想必再累都會振奮一下。
 

IMG_1981.JPG

Chachou的公寓位在Rue Saint-Dominique街的巷子裡。在Rue Saint-Dominique街上,兩旁有麵包店、藥妝店、超市與洗衣店。正中間就有個隔空穿出的艾菲爾鐵塔。我背上背著一個後背包,左右手各拖著一個行李箱。而JuJu推著嬰兒推車,在歐式風情的石磚路上算是行動困難。行前怕到了公寓門前呆等,所以還特別跟Chachou要了What’s APP等任何可以即時連繫他的方式。但也許他不希望曝光太多隱私,所以要我跟他在Airbnb的通訊裡連絡就好,他說他一定會即刻回覆。

這下可好,到了Invalides站跟他說我們已經到了,沒有回覆。走到公寓門口大門只見緊閉。再連繫一下,也還是沒有回覆。
 

「難道要拖著行李先去逛逛嗎?」
 

       這句話不知道是問JuJu還是問我自己,想了想還是拉回大街上,先看看附近有什麼店可消磨時間。才走到巷子與街道的交叉口,JuJu叫住我:
 

「有人從公寓走出來跟我們揮手耶!」
 

看吧!誰叫你不留個即時連繫的方式!讓客人這樣白拖行李!

說個後話,在我們住在他公寓的第三天晚上,我拎著衣服走到院子打算送進洗衣機。突然一個年約60歲的法國阿姨用一連串法文跟我講話,其中好像提到房東名字Chachou這個關鍵字。我聽了大約一分鐘後,忍不住打斷她說:
 

「對不起,我不會說法文。」
 

       後來她身後的一對西方臉孔的年輕男女突然跳出來,女生彷彿得救般的跟我搭話。也許是因為聽到我嘴裡迸出的不是法文而是英文吧(可能剛跟法國阿姨比手劃腳了許久)。


「請問你認識Chachou嗎?」

「不算認識,我從Airbnb租他的公寓。」

「我們也是,但我們現在找不到他。」

「你們也是?該不會他重複租給不同房客吧?」

女生突然臉色大變,這件事似乎比找不到房東還要值得先確定。

「你方便讓我進去看看房間是不是跟我訂的一樣嗎?」

「不太方便,因為我女兒跟老婆在睡覺。」

「但我們沒有網路,不知該怎麼辦。」

       法國阿姨嘴巴用法文念念有詞後,對著我們兩比了個手勢,看起來就是:「你們能溝通,自己橋吧!」


       我本打算借他們手機,讓她換登入她的帳號好跟Chachou聯繫(因為我跟JuJu怕搞丟了彼此,所以比起一顆人在網路在的Wifi分享器,一人一張能上網的歐洲Sim卡看來實際些。)拆卡之前我停頓了一下。我突然想到,她人就站門口啊。
 

「這樣吧,你應該連得到房間裡的Wifi,我把密碼給你。」

「好的,謝謝!」

「如果Chachou真的把房間同時租給我們,那真是太可怕了。你們從哪來的?」

「我們剛從阿根廷來。」

「阿根廷?那行李不就在旁邊?」

「對啊…在那。」

「也許Chachou很有錢,在這個公寓裡有兩個房間也說不定。」

「可能是吧,不知道是不是就剛好也在同一個公寓。」
 

       看著阿根廷男生一臉惆悵,看得出來他們很害怕在晚上9點多還要設法找到落腳處。在緩和氣氛的閒談後,她成功的用iPhone連上線了。第一件事不是跟房東連絡,而是讓我看她們在Airbnb訂購的房間照片。謝天謝地,照片的格局完全不同,而且位在二樓,顯然不是我們住的一樓。原來Chachou真的很有錢。


「太好了,我們都沒事了。」

「我可以站在門口用網路嗎?我們會站在角落,不會打擾你們。」
 

       阿根廷女生跟我在澳洲遇到的中南美洲人那奔放隨性的印象很不同,用詞說話非常謹慎禮貌。當年我在澳洲語言學校與兩位來自巴西與古巴的女同學告別,其實我跟她們並不熟,想說同學一場,最後一堂課該說聲再見。結果她們一前一後分別吻了我的臉頰!又扯遠了,總之,同是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難最需要的就是援手了。
 

「當然可以,我還不會睡,有需要隨時敲門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的房東說他會即時回覆之類的,你還是要多跟他要其他備援的聯絡方式。

時間再推回剛入住公寓的第一天。其實開門迎接我們的,也不是Chachou本人,而是他的菲律賓友人(搞得我與阿根廷情侶都沒人見過Chachou,真是迷般有錢人)為我介紹各種生活設施之後,我們一家三口總算可以休息安頓一下。看得出來Chachou是一個專業的投資客,因為房子裡沒有半點像是自己會住的痕跡,舉例來說:滿室的IKEA傢俱。雖然少了家的感覺,但有個好處,就是有充分照顧到房客需求的各種設施,基本如烤箱、微波爐等就不多提。但其中有台灣人較陌生的設備,那些讓JuJu感到新鮮,還一試成主顧。
       第一個是自動洗碗機,洗烘一次完成,JuJu從此抽離洗碗外加堆疊碗盤好瀝乾的工作。第二個是浴室的烘毛巾的暖器機,這是一個掛在牆上的金屬設施,只要開啟開關,調節溫度,整個金屬就會散發熱氣,讓掛上的浴巾毛巾都熱呼呼的。

 

「以後換房子時,我們也來裝這個吧!」JuJu真的愛上它。
 

雖然內裝很現代,但公寓的整體看得出來有些歷史,印花的地磚,還有螺旋式的樓梯,窗戶配上髏空的窗扇。在這些細節上讓我們確定:「對,我們已經到巴黎了!」

Cp5. 住在巴黎投資客的不銅臭公寓

Cp5. 住在巴黎投資客的不銅臭公寓
本文來自個人的網路出版 : 來一段巴倫巴 一對夫婦兩歲娃的巴黎倫敦遊記
下一章:  CP6. 吃一頓佐文化差異的油封鴨腿餐

arrow
arrow

    J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