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個畫面,如果你開了一家便當店,每天來的人超多,但買的人很少。
那這時你會?做更多廣告?找出顧客不買的原因?還是換掉菜色?

雅虎奇摩調查報告指出,和一般網購族比,行動購物族的黏著度高、下單頻率高且消費金額也高。近一半的手機購物族天天都到購物網站報到,每月下單次數超過1次以上與單筆消費超過新台幣1萬元者,更是較一般網購者多1成以上。

若依年齡來看,2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行動購物族的未來主力,其使用手機上網購物的佔比達43.5%,女性比男性更愛逛愛買,遠高出31%。雅虎奇摩表示,當這個世代未來進入職場經濟能力提升後,就是網購主力族群。因此,從現在就必須掌握這群人

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 台灣電子商務市場行動購物趨勢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0&Cat=35&Cat1=&id=344030#ixzz2shxqYGEC

從近期的新聞等趨勢報告中就不難看出,手機購物的潛力無窮。甚至產生了一個新詞,叫做M-Commerence,算是從E-Commerence概念所衍生創造而來。行動商務所涵蓋的行為類型很多,像是在地化的優惠快訊、手機購物等等。搭配台灣2014即將上線的4G,還有越來越便宜但功能越來越酷的智慧型手機,手機上網使用量肯定直線攀升到破表。如同當年人人有電腦,家用網路快如疾速的年代一般。同時也讓企業主對行動商務產生"人人都有而我不能沒有"的緊張感。但資金有限的經營者在前仆後繼的為自己服務新增手機購物網站或是手機購物app前,不能忽略一個統計數據。

從下圖的美國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為2012年資料,但看了一下2013的相關資料,也差不多在0.7%~1%左右,因為這張圖漂亮,所以選它),手機購物的轉換率(Mobile conversion rate)僅有0.7%,也就是說,成功引流了1000個人後,運氣好會有7個人購買。在洋洋得意引了多少流量到手機網站,或是引了多少人下載app前,應先換算一下我們每人的廣告引流成本。結果論的看待營收數,可能無法確定表現好或是不好。

美國手機購物轉換率、平板購物轉換率  

聰明的你我會發現一個問題,重點不在人來多少,而是買的人多少。但普遍來說,我們都會忽略這方面的重要性。因為行銷宣傳的績效來自所採購的媒體帶來多少人到平台,而公關在意的是新聞稿出現在多少媒體上,版位如何。至於引進來的人買或不買,那就狠狠的考驗了平台的易用性(當然商品吸引人與否也很重要)。假設每一個購買的用戶平均的消費金額為500元,以引流入用戶1000人,轉換率0.7%來看。營收表現概算如下:

 

用戶1000人 X 轉換率0.7% X 消費金額500元 =3500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提高營收,有三個方法,增加用戶、提高轉換率、提高客單價,當然人力物力都允許的情況下,都改善是個還不錯的想法。

如果只能改善一個,轉換率似乎投報率較高。因為:

 

增加用戶=等於提高廣告預算,或是找到投放廣告的高手,可以花一樣的錢得到更多流量,但兩者都需要提高成本。

提高客單價=購買意願降低,原本有7個人買,可能會變成只有3個人買。

 

提高轉換率是一個統計遊戲,只要能夠提高0.1%,對營收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成本就是花費時間研究與測試,取得最佳結果。這很實際,不想多花錢,那就花花時間。


歡迎加入粉專,一同交流如何成為王牌上班族!
嘿,上班族。你的名字是王牌

arrow
arrow

    J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